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报刊,期刊,团结合作,诚信做人,良心做事,售后服务完善

医学类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论文发表 > 医学类期刊 >

方证相应是提高中医疗效的关键

时间:2016-06-01 10:39 来源:博途论文网--专业论文发表 作者:博途论文

摘  要:方证相应是指方剂的主治病症范围与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病证或症候相符合,是中医辨证论治医疗体系在临床的具体体现,是中医治病的优势和特色,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Abstract: party contracts corresponding main medical prescription range with patients manifested syndromes or symptoms consist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care system in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clinical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s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key.
关键词:方证相应  中医  疗效  关键
Keywords: square card key corresponding TCM Therapeutic
1  认识方证相应
方证相应学说首见于《伤寒论》,第317条:“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1]。”其中每篇的标题都冠予X X病脉证并治或X X病脉证治。在每一病种脉证之后,则确定X X方主之,使证与方呈现一一相应的关系,这就是方证相应。
胡希恕[2]提出: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的正确。中医辨证不只是辨六经和八纲,更重要的是,还要通过它们再辨方药的适应证,方剂的适应证简称方证[3]
刘渡舟先生云:“经方为证而设,证之下必须有方,方之上亦必须有证”[4], “认识疾病在于证,治疗疾病则在于方,方与证乃是伤寒学的关键”[5]。著名中医学家叶橘泉[6]强调,中医的特色主要是辨证论治,亦即辨症求“证”,论治施“方”,方证相应,疗效卓著,这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医必须始终把握的核心原则和关键。方证就是用方的指征与证据[6]59
2  方证的基本证型
《伤寒杂病论》容理、法、方、药为一体,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其方证相应体系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辨治思想和临床经验。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点,是确立了疾病的基本病机模式和相应的方剂,也就是方证相应。这些基本证型大致有六类:①外寒内饮证。如小青龙汤证、射干麻黄汤证;②外寒内热证。如麻杏石甘汤证、大青龙汤证;③内热实证。如白虎汤证、大承气汤证;④内热挟瘀证。如桃核承气汤证、下瘀血汤证、;⑤内虚寒证。如理中汤证、四逆汤证;⑥内虚寒挟饮证模式:如吴茱萸汤方、真武汤方证等。
3  辨方证的基本方法
在《伤寒杂病论》方证体系的运用中,重点在辨方证,从而依证用方,随证治之。辨方证的具体方法大致有以下十二种,并举例说明。
3.1根据病机辨方证。
如《伤寒论》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1]145。”
3.2根据主证辨方证。
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7]
3.3根据次证辨方证。
如《伤寒论》第156条:“本已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211。”
3.4根据兼证辨方证。
如《伤寒论》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14。”
3.5根据合病辨方证。
如《伤寒论》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1]73。”
3.6根据同病辨方证。
如《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1]74。”
3.7根据变证辨方证。
如《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1]114。”
3.8根据坏病辨方证。
如《伤寒论》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1]133。”
3.9根据转属辨方证。
如《伤寒论》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1]309。”
3.10根据类证辨方证。
如《伤寒论》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尺,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1]382。”
3.11抓关键灵活用方。
如《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别悉具[1]149。”又如《伤寒论》第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1]。”
3.12遇疑难病证选用合方。
如《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200。”
4  临床病例
病例1 患者王某,女,56岁。2011年2月12日初诊。因咳嗽、气喘伴喉中有声3年,
复发加重一周就诊。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冬季出现咳嗽,咯白色泡沫痰,经过西医、中医治疗后有所缓解,随后每年冬季都有发作加重。一周前不慎受寒后病情复发,怕冷、发烧,咳喘痰多,曾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支气管炎哮喘”,收住院治疗一周,因效果不好自动出院。刻下症见:咳嗽频作,痰多清稀,喉中痰鸣声,气短胸闷,恶寒、发热、无汗,体温39.5°C,鼻塞流清涕,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
四诊合参,辨为射干麻黄汤证,予射干麻黄汤原方:射干15g,生麻黄15g,半夏15g,紫菀15g,款冬花15g,细辛10g,五味子10g,红枣15g(切开),生姜30g。3剂,水煎服,日1剂。
  2月15日二诊:患者服上方1剂后咳喘明显减轻,3剂服完咳喘、气短胸闷、痰鸣声、恶寒、发热等诸症已除,疗效出乎患者意料。方已对证,原方加荆芥10g、防风15g,再进三剂巩固疗效。
2月22日三诊:病已痊愈,嘱患者注意调饮食,慎起居,避风寒,适当活动锻炼,增强抵抗力,若有不适,及时就诊。一年后电话随访,喘证未再发作。
按《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7]26。”本方证为痰饮内停,外感风寒,外寒内饮,壅结肺系,肺气上逆所致,其中咳、喘、痰、声等主要症状,恰与射干麻黄汤方主证相应。
5  结语
方证相应是中医诊治疾病的捷径。只要熟读《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跟随有经验的老师从临床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掌握了方证相应的基本规律,灵活运用,临证时就能执简驭繁,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兴机.《伤寒论通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9
[2]冯世纶.《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6
[3]冯世纶,张长恩.《张仲景用方解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0
(4]刘渡舟.“经方”溯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1):7
[5]刘渡舟.方证相对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3
[6]黄煌著.《经方的魅力——黄煌谈中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
[7]何任,何若苹.《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

联系我们

学位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期刊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电话:张老师:13189798483

博途论文网www.botulw.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16 石家庄论文发表 工信部备案 【 冀ICP备1303225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石家庄网站建设:东英网络

石家庄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