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报刊,期刊,团结合作,诚信做人,良心做事,售后服务完善

文学艺术类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类期刊 > 文学艺术类期刊 >

探索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江西民间音乐的保护与发

时间:2014-01-13 18:3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摘要:江西民间音乐是江西各族人民在世代生活过程中,经过集体凝炼和升华,传承下来的一种宝贵的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的精粹。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多元文化汇集融合,现代音乐的冲击,导致许多民间音乐精粹在慢慢的消失。为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中,保护和发展江西民间音乐,本文详细的阐述了民间音乐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民间音乐面临的主要困境,探讨了民间音乐保护和发展的措施,以便能够在人们生活过程中,更好的传承江西民间音乐,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民间音乐,新农村,江西,传承
 
Abstract: Jiangxi folk music is the essence of a nation and which is a distillation and summation of the jiangxi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generations living process. The folk music were slowly disappeared whe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has been carried in China, because of multiculturalism has brings together the fusion and the impact of modern music.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importance of folk music and analyzed the major dilemma which face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new jiangxi rural culture for protecting and developing the folk music, in order to be able to better heritage Jiangxi folk music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culture.
Keywords: Folk Music, New Rural, Jiangxi Province, Heritage
 

1 引言

民间音乐是人们在世世代代的传承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行成的人民的集体智慧,其是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经过沉淀、筛选、升华而成的艺术精粹[1]。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间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因其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和民族信仰的不同而大相径庭[2],针对江西的民间音乐而言,由于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导致江西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与众各异,丰富多彩,其艺术形式空间广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急剧加速,文化建设也慢慢的提上日程,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成内容,如何发挥民间音乐的积极性,使其助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江西新农村文化建设也正在蓬勃发展,但是江西民间音乐的现状不容乐观,面临诸多困境,诸如群众积极性不高,政府关注不高,保护和发展力度不够,导致一些珍稀的民间音乐加速消亡,急需进行保护和发展。

2民间音乐在江西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1 江西民间音乐的特点

(1)蕴含传统中华文化,别具浓郁的江西民俗意蕴
江西民间音乐是江西历代人民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创作的,其体现了江西各族人民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历史悠久,并且音乐种类繁多。江西民间音乐自从诞生以来,时时刻刻都在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历经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韵味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迅速交流和融合,江西地域内各个民族间的音乐思维和地方方言已经交织成一首颇具江西文化底蕴的民间音乐,成就了江西民间音乐今日多姿多彩的特点,同时也造就了江西民族声乐文化与众迥异的音乐风格。笔者认为,音乐风格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演唱风格和创作风格[3]。演唱风格通常是指演唱者基于被演唱作品的相关内容所需要表达的情感要求等因素,在演唱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殊的发声技巧,这些技巧包括表演时肢体动作、特色的发声手法等,江西民间流传的山歌极具上述演唱风格,比如兴国山歌不但具有江西特色的客家地域风情,同时唱腔艺术风格也带有江西民风风俗的印记;创作风格是指江西民间音乐在客家文化的影响下,创作了诸多包含有客家文化的民间音乐,比如“十送红军”、“映山红”、“曹操带兵征江东”、“赞八仙”和“请茶哥”等音乐在曲调和歌词上都蕴涵了诸多江西客家文化。
(2)曲情、声情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
江西民间音乐融入中国传统文学,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艺术情感。艺术情感是连接民间音乐和文学诗词的纽带,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高级情感,其体现在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中,读者或者听着可以通过感知获取,成为自身的体验。音乐的魅力是否强烈主要取决于声、情两个方面。声指歌唱发声,其要求歌唱者灵活自如的掌握歌唱发声技巧,以便能够熟练运用;情指音乐歌唱过程中抒发的情意,其要求歌唱者能够融入作品描述的境界中,声情并茂。江西民间音乐一直具有上述两个特征。“唱论强调歌唱艺术的情感抒发,认为情是人们内在的精神美,是歌唱艺术的主导因素。声是情的外在表现、条件和手段;情是声之本,声是情之形;情以取声,声以抒情,声情是互为表里的歌唱艺术整体。”江西民间音乐艺术完美的融合了曲情、声情,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摹写[4]。“曲情”通常是指人们运用节奏、节拍等旋律组合表达人们对生活、对自然界的情感,江西民间音乐包含的“曲情”能够完整的体现音乐需要赋予的情感内容。“声情”通常是指通过歌唱者的声音所要传递的情感,对于音乐作品,其必须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才能使的文本形式的内容转为流动的音响而存在,才能将作品的情感特征完美的传达给欣赏者。作品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是建立在“声情”的基础之上的,江西民间音乐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声情”演绎的恰到好处,释放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江西民间音乐完美融合了曲情、声情,浑然天成。

2.2 民间音乐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民间音乐是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在江西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民间音乐具有积极的作用,其可以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性。自古以来,农村文化深深的植根于广大农民群众中,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政府应该积极的引导农民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自底向上的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远远比自上而下实施命令有效果,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民的地位不能动摇,其作用不可估量。例如,赣南客家山歌是中原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互相融合的产物,富有浓郁的群众生活气息和乡土味[5],近年来,政府倡导、民间自发组织赣南山歌会,常年在乡村活动,传承民间音乐艺术,活跃农村文化建设。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要调动农民传承、发扬民间艺术的积极性,使得民间艺术成为建设新农村文化的有效手段。
(2)民间艺人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民间艺术家”散布于广大的农村,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艺术天分也来源于农村,和农民具有天然的相通性,在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中是骨干力量,具有桥梁作用。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民间艺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间音乐的积极作用,能够唤醒农村文化的新活力。例如,于都县是我国著名的“唢呐之都”,其拥有1500多名唢呐手,在农村传统文化节日,比如庙会,特色文化,比如文艺汇演,等活动中表现极其活跃。许多民间艺人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就会在各种业余剧团中国担任各种角色,在政府文化政策的鼓励下,到处进行汇演,实现了经济、社会双丰收。加强民间音乐开发,重视民间艺人作用,将其培养成文化建设骨干,必定会大大的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
(3)民间音乐是新农村文化建设根基
江西传统民间音乐产生于本土,其反映了江西省的文化发展历程,体现了当地群众的审美观,具有很强的活力和渗透力,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尤其要突出发展这些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音乐,其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江西民间音乐最具代表性的是赣剧、傩舞、采茶戏和民歌。赣剧作为江西民间的主要剧种,其流行于江西东北一带,是一个兼唱高腔、昆腔、乱弹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剧种,表演风格具有古朴厚实、亲切逼真的特点,深受江西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喜爱。采茶戏具有两种形式,分别是赣南采茶戏和赣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于明末清初形成,其历史悠久,流行于江西南部地区,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客家特色,语言幽默诙谐,唱腔优美动听,表演方式灵巧活泼,曾被我国著名音乐家田汉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赣北采茶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武宁采茶戏、南昌采茶戏和九江采茶戏,其表演风格载歌载舞,轻快活泼,并且朴实风趣,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激发民间音乐的艺术青春,活跃民间艺术血脉,使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3 江西民间音乐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新农村建设正在规划和试验,民间音乐受到现代文化艺术的侵袭,其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支持力度弱,民间艺术团体缺乏市场意识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西各级政府注重发展经济,忽视民间音乐的挖掘和保护,造成民间音乐慢慢的消亡,退出了历史舞台。对于一个地区,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物质生活得到丰富和发展,人们才能更好的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应该保护民间音乐得到传承和发展,以便为本地经济建设增添活力和生机。同时,许多民间艺术团体缺乏市场运作经验,对民间音乐的市场把握不准,无法维持团体的经济基础,导致一些团体盲目追求现代音乐,其是民间音乐无法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现代音乐的侵袭,使民间音乐濒临消失
近年来,改革开放影响了中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音乐市场。随着音乐市场多元化发展,现代音乐凭借强大的商业包装,不断的冲击着江西民间音乐[6]。民间音乐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其在现实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渺小,生存的空间在巨大的挤压下变得狭小,一些民间音乐仅仅由老一辈的民间老艺人进行口耳传承,无法得到普及和流传,民间音乐濒临灭绝。例如,湖口的青阳腔,目前只有一、二位老人能够演唱;于都的《公婆吹》,一些老艺人年事已高,无法从事吹唢呐,甚至有的老艺人已经故去,于都千年流传的吹唢呐的艺术面临失传。
(2)忽视民间音乐的教育
目前,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开设的音乐课较少,其直接后果导致民间音乐不为人知,无法发扬光大[7]。在江西省的中小学教育过程中,上述现象尤为严重。民间音乐在中小学课堂上找不到痕迹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民间音乐直接反映了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感情,彰显民族情怀和气魄,如果这些感情在教育方面得不到宣扬,我们的后代子孙恐怕只有从历史记录上查到几行文字,而不是鲜活的音乐实体。

4 江西民间音乐的保护与发展

针对江西民间音乐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民间音乐面临的困境是十分复杂的、严峻的。因此,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从政策上、媒体宣传上和教育上采取保护民间音乐的措施,促进民间音乐的发展,并且这项任务是长期的和艰巨的。
(1)建立完善民间音乐保护政策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制定完善的民间音乐保护政策,是保护发展民间音乐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应该充分的重视民间音乐在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和活跃新农村文化生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保护民间音乐作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工程进行实施,全面把握,扎实推进。保护民间音乐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项目,需要一个牵头者和领导者,只有政府文化宣传部门才能够担任牵头者和领导者,才能承担起发扬民族精粹的责任,这是个人或者民间团体无法比拟的。政府应该组织民间音乐研究学者整理、发掘和编纂江西民间音乐,将其纳入将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制定和完善保护政策,明确责任,更好的落实任务。
(2)加强媒体的大力宣传
媒体的大力宣传是促进民间音乐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媒体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信息覆盖面十分广泛,覆盖社会的各个角落与阶层,媒体传播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例如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人们在获取大量的媒体信息后,其观念会受到巨大影响。因此,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保护和发展民间音乐,江西的媒体应该在宣传主流文化意识的同时,注重民间音乐的宣传,正确的引导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使人民对民间音乐产生需求,进而刺激民间音乐的发展。
(3)加强民间音乐教育,建立传承纽带
对下一代人加强民间音乐的教育是传承民间音乐的重要环节。忽视民间音乐的教育,是导致民间音乐消亡速度过快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江西中小学,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课堂上,找不到民间音乐,民间音乐的课程形同虚设。民间音乐是一个民族经过千百年流传、凝炼和升华的艺术精粹。如果忽视了该艺术在下一代生长过程的影响,其结果是十分可怕的。民间音乐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培养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强烈情感,这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应该从娃娃抓起,加强民间音乐的教育培训,教育部门可以精选优秀的江西民间音乐编纂成书,配备民乐教师,使其真正的走入中小学生课堂,使得人们从小就对民间音乐具有更深刻的认识。
(4)加强民间艺术团体建设
民间艺术团体是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涌现出一大批新型农民社区,因此,建立和完善民间艺术团体,可以极大的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江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展开,许多民间艺术团体已经崭露头角,例如,南康市组织成立了多大2000家的妇女腰鼓队、二胡协会,赣州市组织成立3000多个农民业余剧团,演出场次高达万场,观看群众超过千万人次。民间艺术团体的成立,极大的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促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传承民间音乐,使其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修林. 中国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现实阐释与文化指向[J]. 民族艺术, 2008(02): 109-112.
[2]周丽. 民间音乐传播的社会学讨论[J]. 中国音乐, 2010(03):127-131.
[3]高文厚,施聂姐. 中国的传统音乐:不是要“保存”而应要“延续”[J]. 中国音乐学. 2003(03):34-37.
[4]项阳. 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荒漠化”现象的思考[J]. 中国音乐, 1997(01):15-17.
[5]俞澍歆. 中原文化的传承——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形态之探索[J]. 美与时代(下). 2012(07):50-52.
[6]周洪雷. 挑战与对策——加入WTO对中国传统音乐“市场”的启示[J]. 中国音乐学. 2002(04):82-92.
[7]董维松.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及其教学问题[J]. 中国音乐. 1997(01):17-19.
 

联系我们

学位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期刊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电话:张老师:13189798483

博途论文网www.botulw.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16 石家庄论文发表 工信部备案 【 冀ICP备1303225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石家庄网站建设:东英网络

石家庄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