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报刊,期刊,团结合作,诚信做人,良心做事,售后服务完善

文学教育艺术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艺术论文 >

独特的创作形式对回族音乐的影响

时间:2017-01-10 16:08 来源:博途论文网--专业论文发表 作者:博途论文

【摘要】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很多学术界的人士与民众都对回族人们是否有自身的特色音乐创作而产生过质疑,直到20世纪90年代左右人们才对此形成一致的观点:回族有自己的特色音乐。回族音乐创作最大的特色在于无论是其音乐观还是音乐行为,都倾向于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并存。本文主要从回族音乐独特的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创作概念入手,对该种独特形式对回族音乐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回族音乐;文化融合;本性坚持;影响
据考证,回族音乐在历史上曾经相当发达,但出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伊斯兰宗教戒规等回族音乐在发展进程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但由于民族融合等各种现实影响,回族音乐产生了独特的创作形式。正像很多学者曾经指出的那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回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大量的融合,形成了哪里飞回族唱哪边的歌这种奇特的现象。虽然最近这些年关于回族音乐的研究中,也有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具有回族自身特点的音乐,但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些个别现象还是无法匹敌回族音乐的整体趋向。那些关于“回族是否有音乐”的论断,其实也间接证明了回族音乐的独特创作形式。作为回族精神文化的延续,回族音乐一定对回族文化内涵有一定的映射,所以回族音乐中普遍的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创作形式对回族音乐必然有重要的影响。而要探讨回族音乐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创作形式对回族音乐的影响,首先我们应该对回族音乐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概念有相关的了解。
一、回族音乐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并存的概念
“文化融合”常规意义上一般是指不同的文化之间出现相互交流与沟通,继而对彼此文化进行吸收和学习,最终相互融合为一体的过程。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就是在多元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中形成的。回族与其他民族相比,所受到的不同文化影响比其他民族要多很多,回族文化的基调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民族融合中形成的。回族音乐中不仅融合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融合了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以回族的“经堂歌”为例来说,就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突出体现。民歌与民间器乐,是回族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最佳体现。回族音乐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并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回族与杂居民族生活在一起后彼此相互影响到各自的音乐,音乐之间的相互融合甚至使其难以分出族属。比如,河州型“花儿”中的“回汉花儿”;又如回族的“咪咪子”,“咪咪子”来源于古代胡乐羌笛,不管是从形制还是材质上来说,“咪咪子”都与当今羌族的羌笛相差不远,两者是典型的同中存异;另外还有流传于我国30多个民族的“口弦”,这种古老乐器最初是西北地区回族妇女们不可或缺的饰物。回族音乐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其次在于回族在和其他民族音乐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却同时显露出自己民族原本的特色。以“回族宴席曲”来说,在这首曲子中,对回族语言特有的特色和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都有鲜明体现。再以牛头埙、蝴蝶埙等来说,这些都是根据远古的乐器“埙”制作出来的,与汉族可谓同源同根。此外,回族能够即兴而歌的“花儿”和“宴席曲”因为受到伊斯兰教吟诵音调的影响很自然地显现出一些伊斯兰教音乐上的特有风格。
明代的徐渭在《西厢序》中曾经有过以下的言论:“世事皆有本色,有相色。”“本色”即是指其正身,是世间万物的本来面目,“相色”是指其替身。回族的“本色”,顾名思义就是指代回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自己所独有的特色,是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一直处于稳定状态的根本。在回族整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对回族产生十分重要作用的莫过于以伊斯兰教为基础的伊斯兰文化。回族文化的“本色”就体现在对伊斯兰教的长期信仰上。对回族来说,他们的“本色坚持”就是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坚持不改变。出于意识对物质的影响,回族音乐自然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而回族音乐的“本色坚持”即是指坚持在伊斯兰教思想意识下进行音乐实践。正是因为回族传统观念中这种对“本色”坚持的思想,使得回族在音乐上的态度较其他民族更加谨慎。虽然伊斯兰教在历史发展中对音乐长期持有分歧的态度,但实际上,无论是《古兰经》还是“圣训”中都没有对音乐进行完全的禁止,回族音乐是否合法更多地取决于该音乐中是否具备一定的伦理功能。比如“经堂歌”的存在,主要就是因为其具有相应的“护教”功能,对伊斯兰教伦理思想中的“信主独一,劝善戒恶”有强烈的表现。回族音乐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的独特创作形式对回族音乐有很大的影响。
二、独特创作形式下的回族音乐
1.回族音乐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形成了回族音乐跨文化交流的音乐自觉
作为回族音乐文化融合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文化自觉是回族音乐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的直接产物。在面对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时,“文化自觉”是对回族面对这种交流所产生的心态变化的最好表达。曾经,费孝通只用了十六个字对“文化自觉”的历程进行过概括,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以及“美美与共”和“天下大同”。同时,费孝通还指出对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来说,必须要明了它的来历与形成过程以及自身文化饱含的特色和发展趋向,具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是其“文化自觉”的意义。自知之明对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自知之明的意识形态下,能够对新环境有更好的适应,使处在新时代的文化在选择上更加自主。作为一种宽容的宗教,伊斯兰教的包容性比较强。回族对中国优秀音乐文化的吸收,对伊斯兰文化的丰富与发展有极大作用。回族著名的“经堂歌”,其产生的主要目的在于“护教”,是回族穆斯林学者们遵循伊斯兰教基本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与思想内容基础上,用“汉语”创作出来的中国式“教门歌”。这种“教门歌”在回族群众中口口相传,“教门歌”在回族群众内部的普及主要是为了让民众对伊斯兰文化和回族和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有所了解,另一层面则是为了对人心实施劝化。回族“经堂歌”比较通俗易懂,同时又“宜歌宜咏”。经堂歌“护教”目的的产生与中国发展背景是分不开的。中国主流文化背景过于强势,催生了回族人强烈的危机感,在出于保持自身本色的坚持下,回族人创作了“经堂歌”, “经堂歌”虽然对汉族文化有所摄取,但绝对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照搬,而是在长期的消融中,自觉地“伊体中用”,将中国传统文化吸收进回族音乐中。经堂歌对中国传统的曲调或民间小调填词或谱曲加以借鉴,同时吸收了儒家思想中的价值取向和人性观。回族音乐这种独特的创作形式,从本质上来看是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对回族音乐进行“成全”, 形成了回族音乐跨文化交流的音乐自觉,促进了回族音乐发展的不断向前。
2.回族音乐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使回族音乐独具个性而又多元统一
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的交流有时候并不只是成员跟人行为的选择,而是包含着社会交往。回族在历史上的经商、移民以及宗教活动等各种原因,使回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和传播,存进了回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而回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融合,同时也促进了回族的音乐文化融合。回族音乐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使回族音乐不仅具备独特的个性,而且实现了多元统一。以回族的“花儿”来说,花儿在明末清初时期就已经开始广泛流传在河州回族聚居区内,“花儿”所体现出来的回族音乐独具个性而又多元统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花儿的流传范围虽然很广,横跨了甘肃、青海以及宁夏和新疆四省,但人们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这四个地区的“花儿“实际上都是产生于同一个母体,这些也间接说明了“花儿”的独特性。从传统的发展来看,“花儿”是在庙会的伴随下产生的而庙会则是各民族杂居居民用来进行民族祭祀或者娱乐和商贸的民间聚会,是在各民族的不断融合和发展中不断产生与丰富的。除了“花儿”,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回族聚居地所流传的各种小调也体现了回族音乐独具个性而又多元统一性。以回族的“菜曲儿”来说,不管是曲子还是曲牌形式都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融合的直接折射。再从流传在青海等地的《王祥卧冰》来看,故事取材于汉民族“二十四孝”之一,情节曲折动人,但实际上却带有大量的“回族”痕迹,从中也可以窥探出,这些音乐在传播的过程中是如何在回族民间音乐人的手中经过整体和融合的。一般情况下,各地对某种音乐的认同度越高,就说明其文化融合的程度越高。回族音乐不仅体现了音乐融合融合这一点,还体现了自己的个性,正是因为回族的音乐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才使回族音乐呈现出独具个性而又多元统一的鲜明特点。
回族音乐作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灿烂夺目民族音乐宝库中的明珠。回族在音乐创作上具有独特的形式,在进行音乐文化融合的同时对自己的本色进行坚持。总体上来看,回族音乐的存在形式是与其民族的文化背景是分别不开的。这种独特的创作形式对回族音乐有重要的影响,值得人们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袁炳昌, 冯光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上)[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6:220-221. 
[3]冯光钰.回族音乐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音乐,2008,9(18):104-105.
[4]杜亚雄.回族没有本民族的民间音乐吗? ———与杨沐先生商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4,7(21):18-20.
[5]伍贻业,孙振宇.儒家文明影响下的中国伊斯兰教与基督教[J].中国宗教,2010,6(13):190-191.
[6]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33):53-55.
[7]柯杨.具有代表性的回族花儿———“出门人的歌”[A].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甘肃分会.花儿论集2[C].2002,5(15): 61-62.
[8]何建军.对回族音乐创作的思考与构想[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职称论文发表----博途论文网

联系我们

学位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期刊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电话:张老师:13189798483

博途论文网www.botulw.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16 石家庄论文发表 工信部备案 【 冀ICP备1303225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石家庄网站建设:东英网络

石家庄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