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报刊,期刊,团结合作,诚信做人,良心做事,售后服务完善

社科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论文发表 > 社科论文 >

在澳留学生社交障碍及其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

时间:2016-11-09 10:46 来源:博途论文网--专业论文发表 作者:博途论文

摘要
广泛而深入地与当地社会的接触与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及其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很多文献发现留学生在留学期间并没有充分地当地主流社会接触的经验。本研究以澳大利亚的一所大学作为案例,深入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相结合形式收集了数据。研究结果发现文化差异,英语交流能力低下,跨文化误解,宗教,心理因素,及种族歧视是阻碍留学学生与当地社会交流的主要原因。社会交流的缺乏会导致部分学生负面情绪的产生,比如思乡,孤独,焦虑,抑郁等。研究还发现学生的年龄与性别与社会接触没有显著相关,但是与学生在澳时间长短、英语水平有着显著关系。
关键词:留学生,文化适应,种族歧视,社会接触
一.导言
近年来,在澳的留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大批的留学生不仅给澳大利亚政府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更是对丰富国家的文化多样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根据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数据[1] 显示, 2010年有619,119的国际学生持学生签证来到澳大利亚。在这些国际学生中,39.3%接收高等教育。这些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受到了当地政府、学校的关注。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大多数留学生在适应澳大利亚文化上有困难。生活方式、传统价值观、行为准则上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文化误解甚至种族歧视都会影响他们的文化适应及社会生活的满意度。
在文献中提到了4个主要影响国际学生文化社会适应的因素:文化价值冲突、跨文化交流能力较低、主流文化参与度低,以及种族歧视。
文化价值冲突指的是目的国及母国文化价值及期望预期在认知上的矛盾[3]。所谓“价值”指的是“一些抽象概念之间的隐含关系,这种关系能够表明出很强烈的情感特征并且暗示着某种行为的优先选择性” [4]。“价值”一般来说,是在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获得,相对比较稳定,但是也会受到文化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4]。隐性价值观通常会通过受到主流文化影响而形成的风俗习惯、文字信息、道德标准、法律制度传递到社会成员。因此,在文化适应问题上,了解文化背后的隐性的价值观与了解文化的显性特征一样至关重要。
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留学生遇到的文化价值冲突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文献中有关于在美国的非洲留学生的研究,非洲的文化价值观中强调合作、和谐、集体主义,所以当他们在与白种美国留学生打交道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文化冲突,因为美国人的价值观中更加强调独立自主,依赖别人会受到社会文化的鄙视 [5]。这种文化冲突会使非洲留学生产生孤独感和孤立感。Lin & Yi’s [6]对在美国求学的亚洲留学生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大多数的亚洲学生在与美国人打交道的时候会感觉不舒服,因为美国文化看重自己个人的判断和协商妥协,这与亚洲文化中的容易顺从和并不太重视个人的看法等方面格格不入。
影响留学生适应新社会文化环境的另一因素是缺乏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对跨文化沟通进行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总结出与沟通能力有关的六个因素: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对东道国文化的了解、适应能力、沟通有效性,和社会融合性。大多数时候,留学生难以与当地人进行有效沟通,其中一个原因是不了解当地人的沟通方式,比如:人们如何传达和接收信息、如何表达情绪、如何影响他人。留学生往往对对这些人际交往规则和惯例也知之甚少。由于跨文化沟通能力低下而导致的沟通失败会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Redmond and Bunyi [7] 研究了644位在美国求学的留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发现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这两种跨文化沟通能力因素,占到留学生社交压力比重的16%;而沟通有效性、适应能力、和社会融合性占留学生社交压力比重的46%。
主流社会参与程度是另一个影响留学生社交文化适应的因素。之前有研究表明,充分的主流社会参与度对留学生的社交、文化和学习适应有积极的影响。Selltiz [8]的研究采访了348位男性留学生并发现,与美国当地人有密切的社会交往的留学生,更加认同美国文化,也会有更好的社会适应性。但是,根据“旅居理论”[9],大多数留学生还是和与他们文化背景相近的人交往。例如,在澳大利亚,Rosenthal等人[9]的研究发现,29.6%的学生受访者在大学里没有与澳大利亚人有过社交接触,39.4%的受访者在大学外没有与澳大利亚人有过社交接触,只有20%的受访者在校内或校外与澳大利亚人都有适度的社交接触。
种族歧视是文献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留学生的排斥感和疏离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在东道国所受到的种族歧视。根据Matsumoto 和 Juang [10]的研究,种族歧视指人们由于种族身份而遭受到的不公正对待。Constantine[5]的定性研究发现,在美国大学留学的非洲学生经常会被美国学生认为不够聪明,而且偶尔也会被美国黑人和其它国家的留学生贬损。Ward and Masgoret [11] 在新西兰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来自欧洲、北美、南美和澳大利亚的学生经历的歧视事件最少,但是来自亚洲国家的学生经历较多的歧视问题。那些与当地人较少社交、英语水平不高、并且与来自文化背景相近国家的朋友接触较多的留学生,会经历较多的歧视问题。
事实上,当留学生身在国外变为少数种族人群时,特别当目的国对其母国有一些较为固定模式的负面看法时,就会遭受种族歧视。根据Crocker, Major and Steele [12] 的研究,社会固定模式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一些社会特征受到固有的社会文化模式的影响,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甚至遭到鄙视。这些特征通常包括肤色、口音、性别、疾病、同性恋等等。由于这些特征一般都与少数的、弱势的群体有关,因此,他们常常遭受污辱和歧视。这种由歧视所造成的排斥感可能会损害受歧视人群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
我们的研究旨在调查在澳大利亚环境下,留学生的社会交往情况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我们设立了三个研究目标(RO)以达成研究目的:
研究目标1:发现阻碍留学生积极社交的障碍因素;
研究目标2:调研留学生的人口数据资料和社会交往之间的统计学关系;
研究目标3:研究留学生社会交往和他们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为了弥补单一研究方法的缺陷,充分地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了混合研究方法。我们选取了澳大利亚一所大学作为案例,分别收集了定量和定性数据。定量数据将用于解释全部三个研究目标,而定性数据只针对研究目标1。两类数据得出的结果进行汇总解释。
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采集定量数据。在得到大学国际办公室的批准后,我们印制了800份调查问卷和信息表,放在办公室的接待台上,供有兴趣参加的留学获取并填写。数据收集时长为4.5个月,共收集了341份有效问卷反馈。
作为对定量数据的补充,我们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形式收集了定性数据,旨在对留学生社交障碍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 研究者通过邮件或者手机联系到在问卷上留下联系方式的参与者,对他们的年龄、性别、留学时间、英语水平等情况进行了解后,从中挑选出合适的受访者。最后我们确定了20位留学生参与访问。在得到访谈者同意的情况下,访谈的内容被录音。每次访谈时长约为30分钟。
四.定量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数据经过编号、清理后,输入PASW(第18版)进行分析。对数据做了描述分析后,人口统计参数(例如:性别、年龄等)与社会接触的统计学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由于所收集的数据经检测呈非正态分布,因此,使用了非参数测试方法Kruskal Wallis 和 Mann Whitney。p<0.05将被认定为显著区别。
(一)社会交往:
描述分析发现:有28% 的参与者在适应澳大利亚口音上有障碍;37% 的参与者认为与当地人打交道有困难;39%的参与者表示他们几乎没有参与当地活动的机会;48%的人表示他们没有经历过种族歧视,但是有13%的参与者表示他们经历过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
本研究中选定了参与者的性别、年龄、来澳时间、英文水平等人口统计参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参与者的年龄和性别与其社会交往没有显著的关系。但是,那些在澳大利亚时间较长的留学生有更多参加本地活动的机会(X2 = 9.325, p=.025, ƞ2 =.028),但是也有更多被歧视的经历(X2 =9.671, p=.022, ƞ2 =.029)。另外,英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更加适应澳大利亚的口音(X2 =42.599, p=.000, ƞ2 =.126),更容易与本地人打交道(X2 =38.956, p=.000, ƞ2 =.115),在大学里有更多的本地朋友(X2 =15.956, p=.003, ƞ2 =.047),并有更多机会参加本地的活动(X2 =22.193, p=.000, ƞ2 =.047)。
(二)心理健康:
描述分析发现,有18%的参与者有较高的思乡情绪;19%的参与者焦虑程度比较高;21%的参与者抑郁程度比较高,另外,有25%的参与者有着较高程度的孤独感。
另外,参与者的年龄和性别与其心理健康没有显著的关系。但是在澳大利亚待了一年到两年之间的参与者与其它来澳时间的参与者相比,思乡程度最高(X2 = 8.306, p=.040, ƞ2 =.047),并且有最高程度的抑郁表现(X2 = 8.715, p=.033, ƞ2 =.026)。研究还发现,英文水平最高的参加者抑郁程度越低 (X2 = 9.645,p=.047,ƞ2 =.026)。
(三)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本研究使用Spearman’s rank-order 相关性检验来测试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结果如下: 
适应澳大利亚口音的参与者有着较低程度的抑郁表现(p=.011, rs = -.139);
与澳大利亚本地人有积极接触的参与者有着较低的思乡(p = -.014, rs = -.133)和抑郁(p=.002, rs = .165)情绪;
在大学里有较多本地朋友的参与者有着较低程度的焦虑(p = -.010, rs = .141)、孤独(p = -.002, rs = -.172)、和抑郁(p = -.017, rs = .131);
有较多机会参加本地活动的参与者,有较低程度的思乡 (p= -.024, rs = -.123)、焦虑(p= -.007, rs = -.147)、孤独(p = -.006, rs = -.149)、和抑郁(p=.005, rs = .152)等负面情绪。
有较多歧视经历的参与者有着越高程度的焦虑( p=.009, rs = -.151)、孤独(p=.000, rs = .175)、和抑郁(p=.002, rs = .165)。
由些可见,与当地社会有较低程度接触会直接影响着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留学生有较低程度的主流社会接触呢?换句话说,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社会接触呢?访谈数据将给我们答案。
五.定质数据分析
我们把访谈录音转录成文本,输入到计算机辅助定性数据分析软件NVivo(第8版)中。通过二次编码对受访者的看法和观点进行解读。通过确认关系,建立层次结构,六大主题因素从数据中总结出来:
(一)文化差异:
在六个主题中,“文化差异”被认为是阻碍留学生与澳大利亚社会接触的最大障碍(n=17)。大部分留学生对澳大利亚的传统、风俗、价值观都不甚了解,严重阻碍了他们快速地融入当地社会。一位受访者说:
“我认为这是由于文化因素。很多英语国家都有类似的文化,例如美国和欧洲国家都说英语,他们的生活很类似。他们听同一支乐队的歌,看同样的电视节目。但是我们的生活和他们就大相径庭了。”(学生14)
(二)语言能力缺乏
“语言能力缺乏”是受访者(n=15)强烈认同又一障碍。有一些学生(10/15)表示,由词汇匮乏所导致的英语能力不足,以及对英语中的抽象涵义的理解不深刻是他们与澳大利亚人有效交往的最大障碍。有一些学生(5/15)尽管在雅思等语言考试中取得高分,但是仍然很难理解澳大利亚口音、方言和俚语。一位受访者说:
“我觉得英语对我来说是最大的障碍。我经常不懂人们在说什么,别人也不懂我说的话。这让我特别沮丧,让我觉得我不属于这个地方。”(学生15)
(三)跨文化误解
留学生与东道国缺乏有效交流的另一障碍是 “跨文化误解”(n=12)。,由于一些澳大利亚人对留学生的母国文化不了解,甚至带有偏见,因此不愿意与留学生交朋友;相反一些留学生认为当地人不够友好,很难相处。这样的误解会对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并使他们刻意地与当地社会保持距离。
“我认为人们对我们国家的文化有一些误解。可能是由于他们对我们的文化不了解,这些误解可能来自媒体或者其它什么地方。他们不够友善,也许可以做朋友,但算不上是好朋友” (学生2)
(四)宗教
有一些受访者(n=8)提到,宗教是他们与当地社会保持距离的原因之一。当主流社会中一些价值观与其宗教信仰冲突时,人们会刻意地与主流社会保持距离。一位穆斯林学生给出了如下答案:
“我是穆斯林,我不喝酒,不泡吧,所以我不参加喝很多酒的派对。对于我来说,我不可能参与当地人参与的所有活动……我认为宗教是穆斯林最重要的东西。穆斯林很难与当地人交朋友。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对你并不友好。”(学生18)
(五)心理障碍
还有一些受访者(n=6)表示,与当地人沟通时,他们会不自觉地感到害羞、尴尬、不安,甚至害怕。这些由语言能力缺乏和对东道国文化知识不足引发的负面心理反应,会严重地阻碍留学生与当地社会的接触。一位巴基斯坦学生说:
“从留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我们自己是外国人,我们与当地人沟通很不自在。我们也并不尝试与当地人沟通,我们把自己与他们隔开。”(学生18)
(六)种族歧视
在跨文化社交中,种族歧视是一个敏感却又无法回避的话题。但是受访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却存在着分歧。在20个受访者中,其中13位表示他们经历过种族歧视,其余7位没有歧视的经历。根据他们的回答,种族歧视常常发生在校园之外,大多数是来自青少年的语言污辱。肤色是导致种族歧视的主要生理特征。表示在校园之内经历种族歧视的学生不多,但是,一些学生认为,这只是因为校园内的种族歧视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有一些学生与访问者谈到他们的经历。
“我经历过好几次种族歧视的情形。我走在街上,人们看到我尖叫起来;有一次我在市中心给我家里打电话,一群年轻人看到我就叫起来,向我说脏话”(学生4)
这样的辱骂行为对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会假装视而不见。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们不知道可以向谁求助;第二,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来看,他们不想陷入麻烦。一位马来西亚受访学生(学生8)说:“是的,我确实遭受了歧视。人们会毫无缘由地辱骂你,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仅仅是无视这些辱骂,因为我不想引起直接冲突”。
但是也有一些留学生却有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表示并没有经历过种族歧视。我们发现这些留学生中,有一些会刻意地与当地社会保持距离,所以会经历较少的种族歧视。还有一些人认为是留学生过于敏感,往往会把所有来自主流社会的负面反应看作种族歧视,这样他们就会对种族歧视怨声载道。一位巴基斯坦学生对此做出解释:
“如果你自己不那么敏感,他们并不觉得你是一个外国人。人们很容易就感受到种族歧视,但是有些人本身就是不友好的。如果你觉得因为你是外国人所以他们表现得不友好的话,那么这就是你的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你就会感受到什么结果。也有可能有些人本身就是不友好的,这与你无关。”(学生18)
六.结论与启示
与当地社会的交际程度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2-4]。本研究分析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与当地社会接触较少容易导致留学生消极心理的情绪,例如思乡、孤独、焦虑和抑郁。人口因素中的性别和年龄并不是影响留学生社交的重要因素,但是留学时间长短和英语能力与社会交际有很大的关系。
本研究还发现文化差异、语言能力缺乏、跨文化误解、宗教差异和心理因素是主要阻碍留学生与当地社会积极交往的主要障碍。
文化差异是最大的障碍。 Hall [5], [6] 提出的“高-低语境文化”(“high versus low-context culture”)理论和Hofstede [7, 8] 提出的“文化差异维度”(“cultural difference dimensions”)理论是文化对比中的两大重要理论。母国文化和东道主国文化的差异越大,留学生所经受的文化障碍越多。在澳大利亚大学中,大多数的留学生来自亚洲,而亚洲文化被普遍认为与澳洲文化差异较大。亚洲的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被认为是高语境文化国家,而澳大利亚的文化是低语境的。更进一步来说,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特征是:高度权力差异,推崇集体主义和忽略个人主义,适应性弱,大男子主义,目标长远,这与澳大利亚的文化是恰恰相反的。因此,文化差异是在澳留学生与主流社会交际的最大的障碍。
留学生的语言能力缺乏是另一个限制他们与当地社会社交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会积极参与当地的活动并较易当地人交朋友。换句话说,这些学生有着更高的社会文化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足够的语法知识,也包括社会语言能力和足够的东道国文化知识。语言是深深根植于社会中的,如果不理解社会和文化的话,也无法充分理解其语言内涵。一些留学生遇到了沟通问题是因为他们对东道国的文化知识和社会习惯了解不足。
跨文化误解也被看作是阻碍文化交流的障碍之一。误解通常是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笔者发现很多的澳大利亚人对于留学生的母国文化知之甚少,有一些人受媒体影响,甚至对某些国家存在偏见,因此造成他们对留学生抱有不友善的负面态度。一些留学生反过来也会对当地人产生误解,将这种不友好视为种族歧视。跨文化误解会严重阻碍跨文化交际,同时对留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也有不利的影响。
另外,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包括恐惧、害羞、尴尬,不安,也会对留学生对当地社会产生排斥感。作为成年人来说,一些学生会对由于英语能力缺乏或者对当地文化知识不了解所引起的沟通错误感到尴尬。这一发现依据了心理学上研究结论,成年人在错误或者失误面前更容易感到尴尬[9]。因此,留学生会觉得与自己种族人群呆在一起会更加“安全”。这样的想法会从心理上将他们与主流社会隔离开。
宗教的差异是另一个阻碍留学生与当地社会交际的因素。一些留学生会因为东道国的一些价值观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或者传统相违,刻意地与主流社会保持距离。
在跨文化环境中,种族歧视是一个敏感又无法避免的问题。研究中的大多数受访者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种族歧视。言语侮辱是主要的表现形式,这和Ray and Reed [10]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另外,本研究发现在大学校园中的种族歧视的发生率没有校外高,或者说校内歧视的形式比较隐蔽。
种族歧视会对留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中的发现基本支持文献中的结论,即歧视的经历与留学生的焦虑、孤独和抑郁呈正相关。在处理种族歧视问题时,大多数留学生选择忍耐而非对抗,因为当种族歧视发生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这种弱势心态会影响他们在种族歧视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另外,社会援助信息和资源的缺乏,以及为了避免事态恶化,也成为他们消极处理种族歧视的主要原因。另外,如果种族歧视的表现形式较为隐蔽,也会阻碍留学生采用直接对抗。
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发现,留学生对种族歧视的感受也源于他们对歧视的看法。一些学生对于他们自身的种族特征非常敏感,这样他们会有意识地将自己与主流人群区别开来。这种对敏感地种族区别极容易导致“泛歧视化”的产生。
留学生与当地社会的社交程度,与其文化适应能力、社会文化知识、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文化差异、语言能力不足、跨文化误解、宗教差异、心理障碍、和种族歧视,大多数留学生,尤其是那些在东道国停留时间不长、英语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完全融入当地社会是存在困难的。因此,留学生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意识;并且应该了解的是,在跨文化沟通和社交中,文化差异,和由此产生的文化误解,甚至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留学生应该通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文化知识和留学国家的语言能力,并且拓展他们在留学国家的经历和体验。另外,留学国家或招收留学生的机构应该加强对留学生的重视,提供有效的支持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
 
参考文献
1. AEI. International Student Enrolments in Australia 1994-2011. 2012; Available from: https://aei.gov.au/research/International-Student-Data/Documents/INTERNATIONAL%20STUDENT%20DATA/2011/2011%20Time%20Series%20Graph.pdf.
2. Heikinheimo, P.S. and J.C.M. Shute, The adapt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Students views and institutional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1986. 27: p. 399-406.
3. Klineberg, O. and W.F. Hull, At a foreign university: 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adaptation and coping1979, New York: McGraw-Hill.
4. Selltiz, C., Attitudes and soical relations of foreign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1963,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5. Hall, E.T., The pwer of hidden differences, in Basic concep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J. Bennett, Editor 1998, Intercultural Press Inc.: Maine. p. 53-67.
6. Hall, E.T., Context and meaning,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L.A. Samovar and R.E. Porter, Editors. 2000, Wadsorth Publishing Co.: Belmont, CA. p. 34-43.
7. Hofstede, G. A summary of my ideas about national culture differences 2007.
8. Hofstede, G. and G.J. Hofstede,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2nd ed2005, New York: McGraw-Hill.
9. Lewis, M., et al., Changes in embarrassment as a function of age, sex, and situation. British Joun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1. 9(4): p. 485-492.
10. Ray, L. and K. Reed, Community, mobility and racism in a semi-rural area: Comparing minority experience in East Kent.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2005. 28(2): p. 212-234.


职称论文发表---博途论文网

联系我们

学位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期刊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电话:张老师:13189798483

博途论文网www.botulw.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16 石家庄论文发表 工信部备案 【 冀ICP备1303225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石家庄网站建设:东英网络

石家庄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