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报刊,期刊,团结合作,诚信做人,良心做事,售后服务完善

社科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论文发表 > 社科论文 >

农村孤儿同伴关系调查研究

时间:2017-02-10 13:54 来源:博途论文网--专业论文发表 作者:博途论文

摘要:农村孤儿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环境大多相对贫穷,但往往又是最有潜力摆脱贫困的群体,加大对农村孤儿的关爱,对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量表测量和个案访谈法,对四川某职业技术学校的农村孤儿展开调查。通过调查他们的同伴数量、类型、交往方式等内容,了解同伴关系状况及其同伴交往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性别特征、致孤原因等对其同伴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孤儿 同伴关系 影响
 The Investigation on Rural Orphans' Peer Relationships
——Based on Sichuan Zhixiang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Social Work Major: Zhanghui      Supervisor:Chenyan
Abstract:Rural orphans are the vulnerable group in society.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m is more harsh than those who live in cities,but these orphans have the ability to extricate themselves from poverty and make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so give more care to rural orphans is significant to the society.This research mainly adopted Questionnaires, Scal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Case interview method to investigate rural orphans in Zhixiang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in Sichuan province.Through investigates the amount of those orphans' peer, the style of their peer, the communicating ways, so as to know the peer relationship and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communication process. Sex trait, and the reason why be orphan effect peer relationships, and these aspects are also involved in research.
Key words: Rural Orphan ,Peer Relationships,impact
第一部分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回顾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孤老病残一直都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孤儿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也同样属于其中一类。在社会不断加大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关注力度时,孤儿这个弱小群体却被遗忘在了角落,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孤儿的关注都很少,对于他们的成长也知之甚少。
2005年,在民政部的邀请下,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儿童保护中心的调查组参与组织了中国首次全国性孤儿登记排查。根据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统计所得到的资料来看,目前孤儿总数为57.3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4.43。农村户口的孤儿占总数的86.3%,城市户口的孤儿占13.7%[1]。2006年5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看望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时说:“孤残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他们最需要呵护、最需要关爱。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孤残儿童放在心上,健全救助制度,完善福利设施,推进特殊教育,动员社会力量为孤残儿童奉献爱心,使他们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2]”也是胡锦涛总书记的这番话,使得孤残儿童们迎来了他们的春天,随后社会各界对于孤儿的关注也逐渐增多。
然而社会上许多爱心人士,首先关注的孤儿都是福利机构或者SOS儿童村里的孩子,对于占大多数的农村孤儿而言,由于其生活环境的差异性不大,大家都没能去关注和关心到,导致农村孤儿的生活现状及心理健康无人问津。一面是社会大发展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一面又是农村孤儿渴望的眼神,同样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关注农村孤儿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1.2 研究意义
就农村孤儿的个人成长而言,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他们,由于过早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多是和祖父母或者亲戚居住在一起,并且家境的特殊性,他们中的大部分不得不很早就辍学在家或外出打工。孤儿家庭关系的不完整性使得他们同伴关系的作用突显了出来,成为重要的支持系统[3]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并对今后的生活产生莫大的帮助。
对于社会而言,孤儿已经成为社会开始关注的对象,其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扶持也已成为国家的责任,他们未来生活的好坏,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孤儿,由于自身认识上的欠缺,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被社会上的犯罪团伙利用。而好的同伴关系,健康的人格,都能够使孩子们抵制住社会上的不良诱惑,这从一方面来说,既促进了社会和谐,也推动了社会进步。
从国家大的方向来说,关注孤儿已是十分必要的事情。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从最开始的税费改革到取消农业税,实现了我国对农村孤儿的帮助从救助制度向福利制度的根本转变[4]。继续加大对农村孤儿的关注和扶持,关注他们健康的成长,既能解决社会上存在的因孤儿而引起的社会问题,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逐步完善。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及样本描述
2.1研究方法
本研究调查农村孤儿的同伴关系,采用问卷调查、量表测量和个案访谈法,对四川某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开展调查,这是一所专门的孤儿职业技术学校,接收来自四川境内的散养和福利院孤儿,总共有两个年级,共150余人。具体操作方法是通过实地调查,将问卷直接发放给学生填写。由于孤儿群体本身的特殊性,通过接受调查的孤儿再将问卷继续发送出去,从而获得更多的调查样本。另一方面,同时访谈孤儿本身及其教师和同学,了解他们的同伴交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2样本描述
此调查于2012年5月上旬进行,在四川某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86份,回收率为86%。实际样本构成如下图所示:
 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N=86

    年龄 合计
    15.0 16.0 17.0 18.0 19.0 21.0 22.0
性别 0 8 14 4 2 0 2 30
2 16 20 16 0 2 0 56
合计 2 24 34 20 2 2 2 86
问卷调查采用随机发放的方式开展,但从回收的问卷中可以看出,男女比例相差较大,男生只占了34.9%的比例,而女孩的比例高达65.1%。由此可见,农村社会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在起着一定作用。其次,由于这所学校特殊的办学背景,专门接收初中毕业后的孤儿群体,因而从年龄构成上来看,16—18岁是其主要的年龄段,但有少部分20岁以上的孤儿群体仍然是在校学生,这就不免让我们对他们之前接受的教育产生疑问。此外,在具体的问卷中,涉及到了关于孤儿的致孤原因(包括父母双亡、被父母抛弃及除前两者之外的事实孤儿三种)、居住状况、家庭年收入、性格特征、同伴数量、与同伴相识的方式、与同伴发生矛盾的频率等内容,通过多方面的内容,分析农村孤儿的同伴关系现状。
第三部分 农村孤儿的同伴关系分析
综合收集到的问卷和访谈记录,笔者将从农村孤儿的基本情况、同伴关系、以及各方因素对同伴关系的影响加以分析,以此来了解农村孤儿同伴关系的现状。
3.1农村孤儿的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资料分析,目前农村孤儿的一个基本现状是:女性孤儿相对男性孤儿较多一些,尤其是被抛弃孤儿群体中,女性孤儿占了更大比例,这也看出了农村社会中重男轻女思想的残留;在孤儿的致孤原因上,其实大部分都是由于父母双亡,这种不得已成为孤儿的情况,才导致了许多孤儿是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居住,由于老年人本身是一个弱势群体,大多也已丧失了劳动力,却仍然肩负着抚养年幼孤儿的重任,家庭经济状况自然也就不容乐观。即使部分和叔伯(或姑姨)居住在一起,也有许多是迫不得已的情况,在给新家庭带来家庭负担的同时,也会面临着影响家庭和谐的可能。因此无论从孤儿的居住状况、还是家庭收入方面来说,目前孤儿的生活现状都是令人担忧的。
3.2农村孤儿的同伴关系分析
埃里克森说青少年时期处于自我认同和角色混淆的阶段,农村孤儿由于家庭链条的断裂或不完整,就极可能出现自我认知的障碍,他们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生活中也可能出现角色中断或角色冲突。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或被抛弃、或父母双亡、或父母犯罪在押等),许多孤儿都不能正确应对,因而这在其同伴关系上也有一定反应。综上所述,农村孤儿的同伴关系现状是:农村孤儿的同伴关系处于一个中等水平,大部分同伴数量都有2-5个;在选择同伴标准上,大部分孤儿都看重性格相投,只要性格合得来,不管什么家庭背景、道德品质,都能成为无话不说的同伴;但在孤儿已有的同伴群体中,其实大部分都是与孤儿是同学关系,这一方面看出了学校教育对孤儿同伴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担忧,在脱离学校教育后,他们如何才能结识更多的同伴;此外,孤儿发生矛盾的频率很高,高频率的矛盾激发,既有青少年年轻气盛、情绪控制差的原因,也与他们自身的家庭背景密切相关。但是孤儿在矛盾发生后,又有绝大部分孤儿会主动道歉或者等待双方气消后自动和好,而很少会冷战或求助第三方,这表明孤儿并不是那么冷酷无情,他们懂得珍惜自己的朋友,因此可以看出农村孤儿其实拥有一个相对稳定和良好的同伴关系。
3.3各种因素对农村孤儿同伴关系的影响
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它都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性别和致孤原因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总的来说,女性孤儿的同伴关系要比男性孤儿相对较好,她们5个以上的同伴数量要远远多于男性孤儿;此外,女性孤儿和同伴是同学关系占了更大的比例,并且她们通过自己认识和其它方式结交同伴的几率更小,这也说明了女性孤儿在结交同伴的渠道上,不如男性孤儿的方式多,男性孤儿更愿意去尝试不同的方法结交同伴,因而也更加具有冒险性和探索性;但是在孤儿的自我评价中,大部分女性孤儿认为自己的同伴关系很好,而男性孤儿却认为自己的同伴关系只能算比较好,这也说明男性孤儿虽然结交同伴的渠道多,但感情却不怎么深,而女性孤儿虽然渠道少,但都是真心付出的朋友。在致孤原因中,被父母抛弃的孤儿同伴数量在1个及以下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并且几乎所有的被抛弃孤儿,在一个月之内都会和同伴发生矛盾,这也说明了被抛弃这一事件,对他们年幼的心灵来说,是一件巨大创伤。弗洛伊德曾指出童年经验对一个人生活的重要影响,这在被抛弃孤儿身上得到了很大体现,也许对他们来说,连至亲都可以抛弃自己,同伴都又有多少可信度呢?因而大部分此类孤儿,不愿意敞开心扉,接纳朋友;对于父母双亡的孤儿,他们的同伴数量和发生矛盾的频率等与普通儿童没有多大差别,说明父母双亡这种突发性事件,对于他们的同伴关系并没有多大影响。
 
第四部分 结论与讨论
4.1基本结论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量表测量及个案访谈等资料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1.农村孤儿是一群热情懂事的新生代青少年,他们的同伴关系也相对较好,大部分孤儿都有2-5个较好的同伴,都有自己分享悲伤快乐的固定群体。但是他们当中的许多同伴都是和自己是同学关系或者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可以看出他们的交友范围较窄,并且不愿意突破固定的生活圈。而且发生矛盾的频率比较高,许多孤儿在一周内就会和同伴发生矛盾,但是矛盾激发后,许多孤儿也会主动道歉,这一方面看出了他们的年轻气盛,另一方面也看出他们明白自身的处境,知道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
2.性别差异对农村孤儿的同伴关系有一定影响,女性孤儿的大部分同伴都是和自己是同学关系或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们很少通过朋友或其他方式结交同伴,相比之下,男性孤儿更倾向于通过各种渠道认识更多同伴。但是大部分女性孤儿对同伴关系的自我评价都是很好,而男性孤儿的自我评价则是比较好。这可以看出男性孤儿虽然结交同伴的方式相对较多,但交情并不见得深,而女性孤儿结交方式单一,但感情往往都比较深厚。
3.致孤原因不同,农村孤儿的同伴关系也大不相同。被父母抛弃的孤儿,因为被抛弃的童年经验,对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大创伤,使得他们不相信亲情,更不相信友情,所以同伴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发生矛盾的频率较高。而父母双亡的孤儿,其同伴关系并没有因为家庭的突发性事件而受到过多影响,他们的同伴关系和普通孩子没有多大差别。
4.通过量表显示,农村孤儿在人际交往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障碍,但是他们的人际关系都比较和谐,善于倾听和表达自己。在待人接物上,他们比较尊重别人,敢于承担责任,而在与异性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则是有些存在困扰,而有些却比较善于和异性相处,这其实是青少年时期很正常的现象,但还是和童年经历息息相关。
 
4.2讨论
通过亲身走访与调查,笔者了解到农村孤儿虽然是一个特殊群体,但他们并不像许多学者所贴的标签那样——敏感、冷漠、孤僻,相反他们都是一群乐观向上的孩子,只是在生活中出现了比一般孩子多的困扰,适当的指引和教育,都会使孤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现笔者就孤儿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去标签化:社会上针对孤儿的负面标签实在太多,笔者若不是亲身接触和调查,也有着对孤儿的固化印象。通过与孤儿的访谈得知,其实许多孤儿对这些所谓的标签也很不解,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为了能够真正帮助到农村孤儿,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这个群体,真正的做到去除标签化,让社会对他们有一个全新的对待和认识。
2.加强同伴关系的正确指引: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他们,其实也有着许多和普通孩子一样的交往困扰,但是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在面临同样困扰的情况下,孤儿群体更容易自己将症状归结为心理问题。通过访谈记录了解到,有不少女性孤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愿意和男生交往,这本身是这个年龄阶段很正常的现象,孩子们却认为这是否就是一种心理疾病。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的加强引导,让孩子对自身的同伴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其实对于孤儿的同伴关系起着一个重要作用。通过调查了解到,有不少孤儿原本性格孤僻,但到了这所专门的孤儿学校学习后,性格都变得开朗了许多,这不得不证明这种教育的优越性。因此在以后的孤儿救助中,应继续加强对农村孤儿的学校教育,让他们通过教育,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健康的心态和人格。
                         参考文献
[1]尚晓援, 程建鹏. 中国孤儿状况分析[J]. 青年研究, 2006,(10)
[2]鲁丽玲.起点不同,但终点相同[N].中国社会报,2007,(5).
[3]石林,陈芝蓉,王玉凤.艺术治疗: 培育地震孤儿同伴交往意识的新尝试[J].南京社会科学,2010,(9).
[4]杨生勇.我国针对农村孤儿的社会政策变迁及调整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6).

职称论文发表----博途论文网

联系我们

学位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期刊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电话:张老师:13189798483

博途论文网www.botulw.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16 石家庄论文发表 工信部备案 【 冀ICP备1303225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石家庄网站建设:东英网络

石家庄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