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报刊,期刊,团结合作,诚信做人,良心做事,售后服务完善

文学教育类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类期刊 >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建设新时期教师队伍

时间:2015-11-03 08:35 来源:博途论文网--专业论文发表 作者:博途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什么是教师专业化,教师自我造就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自我造就、自我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分析,提出“走校本教研之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做法,为新时期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教师队伍建设  自我造就  自我发展  校本教研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当然也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才能实现。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为组织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需要有新型的教师。” 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十七大报告》再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正是面对着这一迫切的现实需求,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已转向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专业化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什么是教师专业化
所谓教师专业化,理论界有多种定义,肖川教授在《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中指出:具备教师专业资格是不具备教师专业资格的教师所不能代替的。教师专业“化”,这个“化”是一个过程,即教师在他整个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提高自我,由不够成熟向成熟过渡,这一过程即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成份,是教师专业化程度高低的主要标志。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还包括更高层次的主体知识和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二、如何以自我造就、自我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自我造就、自我发展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佩德勒把自我发展定义为“一种个人的发展,管理者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并自己选择发展的方式”。 自我造就就是一种个人的培养,培养者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并自己选择培养的方式,使自己有成就,它包括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研究四个方面。自我发展是指自我的素质在与社会发展方向协调一致方面所取得进步的活动。自我造就是自我发展的基础,自我发展是自我造就的归宿。
自我发展意识是促使教师自我造就、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它促使教师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自我造就、自我发展,靠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先确立教师的主体意识。课改从教学理念的树立、知识结构的改善、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自我发展,对课改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我造就、自我发展应根植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教师的自我造就、自我发展离不开教学,专业能力主要是在课堂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必须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实现。
    (2)教师的自我造就、自我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即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即是教师的自我完善,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研究,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专业自主发展有三个途径:通过系统的自学;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
2、如何以自我造就、自我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通过自我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道德。
    教师必须通过自我学习,内化自己的品格,提升自己的精神,以适应现代教育需求。教师应具有厚重的德性、丰富的人性。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加注重从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职业精神。新《规范》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这就带着对人性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走进了教师的生命历程。教师必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宣传社会的积极主流思想,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
    (2)突出“自我反思”,实现“自我超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有合理性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纠错、自我教育的过程。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普遍最直接的途径,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在反思中发现,在发现中改进,在反思中提高。经过审视与内省,实现“自我超越”。
    (3)通过教育科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活动。教师成为“研究者”,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沟通理论和实践。教师只要参与了其中,始终会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收获,有所成就,提升研究能力。
三、走校本教研之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来看,走校本教研之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 新课程改革实验到现在已经有一轮了,课改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课堂,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惑、新的问题。专家的指导、教师的素质等问题是制约着课改深入发展的瓶颈。课改要深化,学校要发展,首先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一支比较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全员培训,分层促进,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全体发展,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着重点,它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关系到学校的后继发展。

  1. 校本教研的目标。
   (1)、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提高学校的品位。
2、校本教研的机制保障。
(1)、较合理的教研网络。      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
                               ﹂骨干教师→徒弟(帮带对子)
    各部门各司其责,各尽其能,工作各有侧重。教务处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规划,统筹安排,教研组对本学科的教学发展方向负责,备课组重点在于本级科课堂教学的研究及组内教师的培训。
 (2)、有保障的教研时间。各教研组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各科每周安排两节课的活动时间;备课组活动定在每周星期三上午第四节。
3、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
(1)、新教师入门培训。每学年新调入教师都要经过培训关,教务处在备课、上课、作业与批改、教研活动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培训。
(2)、新任课改年级教师的教材培训。每学期初,组织课改年级教师进行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老教师把在实践中的经验传授与后来者,使后来者减少走弯路,能在更高的走点上开展实验,这比书上的理论实用得多,我们称这种培训为“以会教新”。
(3)、教师课件制作培训,使所有教学人员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电脑办公、电教平台使用和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
(4)、专业引领。主要走“请进来,走出去”路子:市、区教研员“走进来”指导工作,为学校的课改把脉、开方,指明前进方向,减少走弯路。组织骨干教师“走出去”听课、参加国省市高级研修、培训,提高了层次,站在更高角度上来指导学校课改工作。我们把报刊、杂志、网络资源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途径,学校网络和图书馆为教师学习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5)、建立共同发展的带教机制。每学年初确定帮带对象,与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结成“对子”,采取“一帮一”以老带新的办法培养青年教师。带教的教师从课堂常规、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传、帮、带,并及时写好帮带情况记录。要求帮带教师给徒弟上示范课,徒弟给师傅上汇报课,每学期师徒互听课不少于6节。通过结对子活动,各展其长,优势互补,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6)、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提高备课的实效。备课组发挥骨干教师的学科带头作用,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备课做到“三定”、“五统一”。“三定”:定时间、内容、中心发言人;“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作业练习。通过一人一课或多人同上一课的形式,围绕单元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开展听课研讨活动。
(7)、开展多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主要有:帮带对子的示范课、汇报课;备课组内研究课;教研组内组性课;校性公开课;每学期的教学摸查,期末的教学检查;还经常承担区性、市性公开课、展示课;或参加省市优质课评比。各种课都做到课前说课、课后评课。
(8)、以课题(专题)研究引领校本教研的方向。到去年为止有2个省级和3个市级课题顺利结题了。而更多的是根据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问题式专题学习研究”,使校本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
(9)、反思教学实践,提练经验总结。
教师成长之路=经验+反思。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反省、思考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问题。反思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之中,做到“课前反思,从设计入手;课中反思,从学生入手;课后反思,从问题入手”。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促使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
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使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人,研究的主人,它解决了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满足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对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文刚: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优化.教书育人.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期
[2]本书编写组: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联系我们

学位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期刊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电话:张老师:13189798483

博途论文网www.botulw.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16 石家庄论文发表 工信部备案 【 冀ICP备1303225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石家庄网站建设:东英网络

石家庄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