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报刊,期刊,团结合作,诚信做人,良心做事,售后服务完善

经管类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论文发表 > 经管类期刊 >

校企共同体下高职院校办学形态“友嘉模式”初

时间:2015-11-09 08:27 来源:博途论文网--专业论文发表 作者:博途论文

摘要: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有多种主体等不同办学模式,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是一个业已存在的趋势。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之校企共同体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友嘉模式”实践了一种校企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形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共同体 “友嘉模式”办学形态的实践,探索其内在运行机理、影响因数及其运行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推动和引领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发展。
关键词:校企共同体;高职院校;运行机制;办学形态
 
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一种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它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师资优势、研发优势、专业优势与企业的设备优势、资金优势、场地优势、生产优势,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教学、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具有竞争力和发展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打造坚实的平台。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共同体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搭建了友嘉机电学院,,并在实践基础上完善了校企共同体理论,形成“友嘉模式”。充分体现 “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校企合作新路径,较好地解决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主体关系不明的瓶颈问题,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创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一、 “友嘉模式”办学形态及其形成背景
杭职院与台湾友嘉实业集团联合创建友嘉机电学院,积极探索与实践校企共同体之“友嘉模式”。“友嘉模式”是杭职院形成的第一个校企共同体,也是校企合作创新的一种形式。与目前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相比,“友嘉模式”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其在合作的深度、广度以及合作双方的满意度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术研发、产品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友嘉模式”。杭州市政府为促进“友嘉模式”的形成,利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直接推动校企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成为“友嘉模式”形成的重要动力因素。校企利益因素、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关联程度以及企业合作意愿、学校动力等成为影响“友嘉模式”形成与发展主体因素。
二 “友嘉模式”形成的主体影响因素
校企共同体之“友嘉模式”是杭职院形成的首个利益实体,政府、企业、学校三个维度是影响“友嘉模式”形成与发展的主体因素。通过研究德国“双元制”、日本的产学合、美国的合作教育以及中国校企合作发现,在所有的合作教育中,他们的主体因素都离不开政府、企业与学校以及它们之间所产生的利益关系。校企共同体之“友嘉模式”形成过程中其形成的核心因素为政府、企业与学校。
1.“友嘉模式”形成的政府影响因素
国家作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对校企合作乃至高职院校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企共同体之“友嘉模式”形成及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是校企共同体之“友嘉模式”形成的基本前提,杭州市政府行为校企共同体之“友嘉模式”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与环境。一方面,杭州市政府为杭职院的人才培养和友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充足的政策动力,另一方面,还直接采用资金支持等方式直接推动校企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
2.“友嘉模式”形成的企业影响因素
企业利益因素和意愿至关重要,杭职院在校企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为友嘉企业带来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规格与友嘉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基本一致;为友嘉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支持与帮助,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形成了共同发展共享资源平台,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市场目前或未来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声誉和后劲。
3.“友嘉模式”形成的学校影响因素
校企共同体之“友嘉模式”形成的利益回报对“友嘉模式”产生持续的推动力,通过校企共同体建设,通过校企共同体之“友嘉模式”建设与实践,学院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一方面,学校利用友嘉企业的生产实际来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学校获得的最大利益;学校坚持“立足开发区、服务杭州市”的办学定位,始终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文化育人”的办学方向,秉承“重构课堂、联通岗位、双师共育、校企联动”的办学方针,着力突出“追求真实情境、实施双证融合、培育双高人才”的办学特色。秉持依托企业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原则,在办学中密切与企业合作,争取双赢局面,这也正是学校吸引友嘉实业集团参与此次合作的最要的因素。而“友嘉模式”所形成的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定位、组织文化及其研发水平、研发能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的创新,也完全符合友嘉家企业战略发展与需求。
三、“友嘉模式”内涵与特征
高技能人才培养形式、职业教育核心价值、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三个方面形成了“友嘉模式”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基于与大型主流企业合作模式、校企一体化的运作形式等“友嘉模式”内涵问题。学院基于大型主流企业的“校企共同体”之“友嘉模式”,坚持“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办学路径,以“校企互动、联通岗位”为宗旨,构建“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探索“校企共同体”内涵建设,丰富“友嘉模式”内涵及外延。
1.高技能人才培养形式
一是构建“工场型”课堂。友嘉机电学院对原教学大楼进行了全面改造,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新的“工厂型”课堂教学形式。建立实习工场、培训中心、特色教室等实践教学场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是实施“岗位型”实习。改革教学方案,实施“联通岗位、重构课堂”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习场所。实现了学生在校内的“企业化”岗位实习,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是推行ISO质量管理。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与学生,友嘉机电学院引入友嘉企业ISO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ISO的流程来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持续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四是推行“企业化”教育模式。拓展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空间,营造了企业文化氛围,学校教育与“企业化”教育相结合。
五是推行“双师共育”模式。“双师共育”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友嘉机电学院建立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机制。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被聘为学院的专职讲师,承担教学任务,学校教师则承担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员工培训任务。
2.职业教育核心价值
校企共同体的核心价值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核心价值, “友嘉模式”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双方,尤其是企业,增强了对培养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凸显了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一是“友嘉模式”解决了有限的办学经费与无限的设备更新、技术更新的矛盾。二是“友嘉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结合之间的矛盾。专业与友嘉集团及其下属企业的岗位相适应,使学生所学专业与企业职业工种有效对接。其次,解决了学生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基本实现了专业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机对接,为学院专业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推进学校改革,提高社会经济服务能力的一个突破口,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日益显现。通过校企双方的深层次合作,学校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企业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高,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友嘉模式”在人才培养、技术培训上直接支持了友嘉集团在杭州钱塘江两岸的萧山、下沙、江东三个数控机床制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友嘉集团每年选聘50—100优秀名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与企业的岗位直接对接,缩短了学生与工作岗位的距离,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校企一体化的运作形式
一是先进的理事会管理机制,解决了校企结合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难题。根据双方签定的协议,学院与友嘉实业集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培训、科技研发、实习就业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探索校企深入合作的管理形式,实施“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管”三位一体的校企紧密型管理模式,构建基于大型主流企业校企一体化运行体系。
二是学校教育与企业服务、客户培训功能的融合,解决了学校“双师型”教师紧缺的难题。同时实现对公司的员工进行培训、客户培训、学生实习功能三合一。实施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机制,共同参与课程模块教学,相互沟通,发挥各自特长。
三是教学过程与课程开发零距离,解决了人才培养与现实需要不符的难题。通过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合作开发课程内容,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岗位群)的有效对接,增强了学生职业技能与企业岗位的针对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友嘉模式”的内涵建设,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突破了分散性合作模式。友嘉机电学院被纳入友嘉实业集团人力资源培养基地和下属企业运作,成为集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使合作模式由分散变为集中,合作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松散型合作模式。友嘉实业集团积极主动地参与友嘉机电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种合作行为不是松散型的、浅层次的,而是紧密型的、深层次的。三是突破了利益至上的合作模式。友嘉实业集团作为一个大型的跨国企业,它与友嘉机电学院合作是以共同培养人才为目的,企业对学生的实习减少了过多的生产性要求,而将目标放在了对教育性的追求上,这种模式有效的实现了生产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
五、结束语
通过基于大型主流企业的“友嘉模式”办学形态构建,创新校企合作内部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深化教育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问题。

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友嘉模式”创新的基础。 “校企共同体”之“友嘉模式”的创新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企共同体”背景下的“友嘉模式”,以双方利益共需为出发点,以整体利益为基础,实现了合作基础和整体利益的创新;“校企共同体”突破了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它由“两家”的“合作”走向了“一家”的“共同体”,在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共管和共育实现了合作形式的创新。体制改革是“友嘉模式”创新的基础,高效快捷的运行机制是“友嘉模式”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在这样的基础与保障之下,杭职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友嘉模式”办学形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以友嘉机电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2]张利庠,庞连义.职业教育制度变迁中的校企合作[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2):20
[3]耿洁.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历史发展和实践[J].职教通讯,2007(03),40
[4]朱建.大力推进企业界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J],中国电力教育,2008(04),15-17
[5]毛敏芹,曾凌燕.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下对企业积极性的调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53.
[6]叶鉴铭,徐建华,丁学恭.校企一体化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4),8-9
[7]叶鉴铭,徐建华,丁学恭.校企共同体:校企一体化机制创新与实践[M].上海:三联书店,2009.

联系我们

学位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期刊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电话:张老师:13189798483

博途论文网www.botulw.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16 石家庄论文发表 工信部备案 【 冀ICP备1303225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石家庄网站建设:东英网络

石家庄论文发表